序號 |
項目 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 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單位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聯系電話 |
1 |
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山西高平源野煤業有限公司晉城礦區溝底礦井及選煤廠新建工程(500萬噸/年)項目(重大變動) |
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 |
山西高平源野煤業有限公司 |
煤炭工業太原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
項目屬山西晉東煤炭基地晉城礦區規劃建設礦井,原環境保護部以環審〔2013〕162號文件批復項目環評,開工后建設單位于2023年重新編制可研報告,工程在采區劃分、首采區及工業場地位置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動,依法重新報批環評文件。變更后井田面積70.05平方公里,設計規模500萬噸/年,由原3個采區變更為4個采區,首采區位置由井田南部調整到井田東南部,工業場地位置調整到原風井場地旁。項目采用斜立混合開拓、大采高綜采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藝、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擬布置工業場地、棄渣場、場外管狀帶式輸送走廊等。工業場地新建主斜井、副立井、回風立井、選煤廠等主體及輔助工程,原煤倉、產品倉、矸石倉、煤泥棚、場內全封閉輸煤棧橋等儲運工程,礦井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矸石井下充填系統、危廢暫存間、鍋爐房等公用及環保工程。總投資79.44億元,其中環保投資1.12億元。 |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生態:土地利用類型以林地、耕地為主。分布有永久基本農田、二級國家級公益林、村莊、文物保護單位等。采煤形成的地表沉陷將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主要保護措施:嚴格落實生態修復措施,對受影響的耕地及林草地采取自然恢復、人工修復、經濟補償等措施,建立地表沉陷巖移觀測和生態跟蹤監測系統,開展長期跟蹤監測。對井田內村莊實施搬遷或留設煤柱。將2處市級文物不納入井田范圍,對井田內1處縣級文物禁采,其他文物留設保護煤柱。(2)地下水:評價區具有供水意義的含水層為潛水含水層及奧陶系巖溶裂隙含水層,分布有72口分散式飲用水井(泉)。井田東部約13.32平方公里位于三姑泉域保護范圍,預測對泉域補給影響較小,不會影響泉域徑流、排泄方式。主要保護措施:對受影響的51口井(泉),14口隨村莊搬遷,37口隨村莊留設保護煤柱的井(泉)中有6口因采煤沉陷影響供水,采取跟蹤監測、新鑿水井等措施。開展導水裂縫帶發育高度觀測和地下水跟蹤監測,制定居民應急供水預案,一旦發現居民用水受采煤影響,采用水庫輸水、新建水井、車輛運水等方式保障居民用水。落實泉域相關保護要求。采取分區防滲措施。(3)地表水:井田內分布有里河、峪里河、原村河、野川河及柿莊河支溝。礦井水和生活污水若直接排放將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主要保護措施:對里河、峪里河、原村河、野川河等留設保護煤柱,對柿莊河支溝加強跟蹤觀測,及時進行裂縫充填、河道整治等。新建礦井水處理站和生活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及礦井水經處理后全部綜合利用。(4)其它:項目實施還將產生揚塵、固廢、噪聲等,可能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主要保護措施:不設置燃煤鍋爐,供熱采用燃氣鍋爐、空氣源熱泵、空壓機余熱等方式;原煤、產品煤、矸石采用封閉筒倉(庫)貯存,主要產塵環節安裝除塵裝置;產品煤采用封閉式管狀帶式輸送走廊和鐵路專用線運輸。掘進矸石不出井,洗選矸石后期全部井下充填,同時積極尋求多種綜合利用途徑;礦井水處理站煤泥回收利用;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泥脫水后按規定處理,生活垃圾交高平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置;危險廢物暫存于危險廢物暫存間,交有資質單位處置;采取隔聲、消聲、減振等措施,確保環境敏感點噪聲達標。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依規開展了公眾參與。 相關部門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能源〔2024〕295號文件核準,國家能源局以國能綜函煤炭〔2022〕93號文件同意以承諾方式進行產能置換。 |
010-65645995 |
2 |
甘肅能化集團張掖青陽煤業有限公司甘肅東水泉礦區青陽煤礦180萬噸/年新建項目 |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 |
甘肅能化集團張掖青陽煤業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團北京華宇工程有限公司 |
項目為甘肅省東水泉礦區規劃礦井,設計井田面積32.1平方公里,設計生產能力180萬噸/年,服務年限24.8年,屬低瓦斯礦井。工程采用立井開拓方式、綜采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藝、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全井田煤層埋深1000米以深區域暫不開采,其他區域劃分四個采區,其中首采區為一采區,服務年限8.7年。工程主要建設主立井、副立井、回風立井、選煤廠等主體及其輔助工程,原煤倉、精煤倉、洗混煤倉、矸石倉、場內全封閉輸煤棧橋等儲運工程,鍋爐房、礦井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矸石井下充填系統、危廢暫存庫等公用及環保工程。產品煤通過全封閉輸煤棧橋輸送至河西煤炭集散中心后經鐵路外運。總投資37.85億元,環保投資2.04億元。 |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生態:土地利用類型以草地為主,井田內無永久基本農田、公益林、基本草原等分布。主要影響表現為沉陷裂縫,以輕度影響為主。主要保護措施:制定并落實生態修復方案,對預測受影響的區域因地制宜采取修復措施;建立地表沉陷巖移觀測和生態監測系統,開展長期跟蹤監測。(2)水環境:評價范圍內無常年地表徑流,無具有供水意義含水層、水源地及居民分散水井等。煤炭開采將破壞二疊系下統太原組煤層頂板以上孔隙裂隙含水層,以礦井水形式排出。礦井水礦化度較高,礦井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將對周邊環境產生不利影響。主要保護措施:制定地下水水質、水位跟蹤監測計劃。新建處理規模6400立方米/天的礦井水處理站和960立方米/天的生活污水處理站,污(廢)水處理后全部綜合利用。對危廢暫存庫、礦井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等采取重點防滲措施。(3)其它:項目實施還將產生鍋爐煙氣、揚塵、固廢、噪聲等,將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主要保護措施:設置2臺20蒸噸/小時燃煤鍋爐供熱,每臺鍋爐均配套除塵脫硫脫硝設施,確保達標排放;各產塵點采取封閉、干霧抑塵、袋式除塵等除塵措施;掘進矸石和選煤矸石回填井下,鍋爐灰渣和脫硫渣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泥由當地環衛部門處置,危險廢物交有資質單位處理,礦井水處理站煤泥回收利用;采取隔聲、減振等措施,確保環境敏感點噪聲達標。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依規開展了公眾參與。 相關部門意見:國家能源局以國能綜函煤炭〔2023〕67號文件同意以承諾方式進行產能置換,以國能發煤炭〔2024〕7號文件核準項目按照180萬噸/年建設。甘肅省生態環境廳以甘環大氣便函〔2024〕22號文件確認項目總量指標。
|
010-65646184 |
3 |
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 |
安徽省明光市、江蘇省泗洪縣和盱眙縣 |
淮河水利委員會治淮工程建設管理局(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中心) |
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淮河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 |
工程位于淮河流域淮河干流中游入洪澤湖河段。工程任務為防洪、排澇,浮山以下段潘村洼行洪區調整為防洪保護區,鮑集圩行洪區調整為洪澤湖周邊滯洪區,溧河洼防洪標準達20年一遇、除澇標準達3年一遇。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河道工程、堤防工程、建筑物工程、防汛道路工程以及影響處理工程等。河道工程包括疏浚淮河干流浮山至馮鐵營引河進口河道14.5公里,開挖馮鐵營引河6.69公里等。堤防工程包括新建堤防7.64公里等。建筑物工程包括新建、拆除重建、加固和封堵大型分洪閘、小型涵閘、中小型排灌泵站、橋梁等建筑物23座。道路工程包括堤頂防汛道路79.65公里等。工期36個月。總投資86.73億元,環保投資1.85億元。 |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水環境:工程實施后,將導致溧河洼水位抬升,水深增加,淮河干流浮山段及洪澤湖水位降低。工程疏浚、河道擴挖擾動、排泥場退水等將對施工區周邊河湖水質等造成不利影響。主要保護措施:采用絞吸式挖泥船、環保絞刀等先進工藝,減緩工程施工擾動導致的懸浮物擴散。施工期生產生活污(廢)水經處理達標后回用,排泥場退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施工期間在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設置防污簾。加強水質監測,及時編制突發環境風險事件應急預案。(2)水生生態:河道清淤開挖、隔梗圍堰拆除以及水下拋石護岸等施工將對浮游動植物、底棲生物以及魚類生境造成影響。分洪期間,馮鐵營引河出口附近水域流速加快將對濕地生境、魚類群落產生干擾。主要保護措施:涉水施工應避開產粘沉卵魚類的主要繁殖期(4月至6月)。施工結束后,針對河蜆、螺類等底棲動物以及魚類實施增殖放流。補建女山湖閘魚道,恢復河湖連通性。(3)陸生生態:工程建設將對野生動植物產生影響。工程土石方開挖量大,大量棄土將對地表植被造成損害。主要保護措施:加強施工管理,對野大豆等野生保護植物實施移栽。施工結束后及時對施工跡地等進行土地復耕和生態修復。加強棄土綜合利用,提高利用率,減少工程棄土。(4)生態敏感區:工程涉及江蘇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工程施工活動將對越冬候鳥等造成驚擾,淺槽疏浚將使濕地存在疏干風險。主要保護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時間,自然保護區內施工避開冬候鳥遷徙、覓食時段(11月至次年3月),同步開展施工期鳥類監測。施工結束后及時實施濕地原位修復和異地生態修復。(5)其他:工程施工產生的揚塵、噪聲等將對工程沿線敏感目標產生不利影響。排泥場惡臭將對周邊鄰近居民產生影響。主要保護措施:采取防治揚塵、噪聲等措施,按規定妥善處置生活垃圾以及危險廢物。加強排泥場惡臭綜合防治。 公眾參與:建設單位依法依規開展了公眾參與。 相關部門意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以林函保字〔2024〕26號文件同意將工程涉及的緩沖區臨時調整為實驗區,出具文件總體同意項目環評文件。 |
010-65645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