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仁芳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推動我國化工污染用地退出后低碳修復的建議”,由我部會同財政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復如下:
當前,我國不斷深化產業結構調整,通過“退城入園”政策推動化工企業向園區集中,主城區騰退工業用地遺留大量污染地塊。誠如您所言,目前受污染土壤主要采取阻隔技術進行風險管控、采用物理化學技術進行修復治理,總體呈現成本高、難度大、周邊環境隱患風險高的特點,促進土壤污染綠色低碳修復仍存在諸多障礙。您提出的有關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土壤污染綠色低碳管控修復具有指導和推動作用,我們將在工作中認真研究吸納。
一、關于土壤污染綠色低碳修復技術研發應用
綠色化、低碳化是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必由之路,我部積極推進綠色低碳修復技術研發應用和探索實踐。
(一)實施科技專項攻關。我部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與土壤、地下水污染綜合治理”重點專項中,部署“在產石化企業場地污染管控與修復技術集成及示范”“長三角精細化工園區場地復合污染協同修復技術集成及示范”等研究任務,并通過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推動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二)打造研發創新平臺。強化土壤污染防治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建成土壤環境管理與污染控制、土壤健康診斷與綠色修復、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業污染場地及地下水修復等一批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推動污染土壤綠色低碳修復理論方法、技術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
(三)支持區域創新示范。鼓勵地方因地制宜探索綠色低碳修復技術和管理模式,特別是微生物綠色低碳修復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已在部分地區污染治理工作中取得效果。部分地市與國際土壤污染管理機構創新開展戰略合作,針對原化工等行業地塊鹵代烴和重金屬等復合污染狀況,引入微生物修復技術,探索構建綠色高效的土壤-地下水協同治理體系,形成污染介質精準修復技術體系與低碳運維管理模式,為工業遺存地塊治理提供可復制的綠色修復模式。
下一步,我部將進一步加強重點專項的組織管理,推動項目標志性成果產出,開展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戰略研究,繼續鼓勵地方因地制宜探索綠色低碳修復技術和管理模式,總結包括微生物處理在內的各種技術措施的特點和典型應用案例,強化土壤污染綠色低碳修復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二、關于土壤污染綠色低碳修復評價指標體系
為推動土壤污染治理綠色低碳轉型,我部強化政策引領、技術支撐、區域實踐協同發力,持續完善綠色低碳修復評價指標體系。
(一)強化頂層設計引領。2023年12月,我部印發《關于促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綠色低碳修復的指導意見》,明確工作導向和實施框架,提出關鍵環節和實施要點,點明科技需求和重點方向,要求逐步建立評價體系,并完善有關保障措施,鼓勵和引導土壤修復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二)構建技術評估體系。近年來,我部環境規劃院牽頭執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污染場地綠色可持續修復評估體系與方法”,形成中國污染場地綠色可持續修復管理框架、指標體系、發展戰略等系列研究成果,聚焦農藥化工和鋼鐵焦化重點行業,共計選取7項典型示范工程,從修復工程管理、可持續效果評估、修復開發策略和可持續風險管控等方面,全方位、全過程、多尺度開展污染場地綠色可持續修復評價指標研究。
(三)深化區域治理實踐。2025年,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長江沿線1公里化工騰退地塊土壤污染專項治理行動方案》,擬在華東、華中、西南等區域支持一批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類項目。在區域治理實踐中,我們將綠色低碳修復納入項目評審要點,要求項目編制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在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的基礎上,突出資源能源節約高效利用導向,鼓勵應用高效裝備及綠色低碳管控修復材料,引導地方積極探索踐行土壤污染綠色低碳管控修復。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引導地方強化綠色低碳管控修復評價應用,總結凝練工作亮點和經驗,推動提升社會和行業的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綠色化、低碳化意識。
三、關于拓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融資渠道
目前,國家主要通過土壤污染防治資金、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及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模式等渠道支持土壤污染治理工作。
(一)強化中央資金保障。“十四五”以來,中央財政共安排土壤污染防治資金220億元,專項支持地方開展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風險管控、修復治理等工作,極大地推動了土壤環境的改善和保護。
(二)創新多元融資機制。2020年,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辦法》,推動省級財政通過預算安排或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基金。截至目前,天津、內蒙古等11個省份已建立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此外,我們也鼓勵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按照銀企雙方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為有關產業做好金融服務。
(三)探索EOD模式試點。截至2024年底,我部已指導288個EOD項目進入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并向金融機構推送,92個項目獲得金融機構支持,授信金額約2100億元,發放貸款約720億元。2025年2月,我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工作的通知》,在試點先行、項目培育基礎上,進一步推進EOD模式應用。同時,面向全社會征集EOD項目案例,總結做法、宣傳經驗。截至目前,山東日照水庫流域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項目等4個EOD項目案例已通過我部兩微、官網陸續發布,為其他項目謀劃和實施提供參考借鑒。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強中央資金對社會資本的撬動作用,持續推動EOD模式創新與應用,深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土壤污染管控修復和源頭消減領域,加快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土壤污染治理多元共治格局。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生態環境部
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