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琛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建設寧靜小區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的建議”,由我部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復如下:
隨著美麗中國建設的全面推進,人民群眾對噪聲污染的關注度日益提高。為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扎實推進《“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序實施,回應人民群眾對安靜人居環境的關切,生態環境部積極開展寧靜小區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全國寧靜小區數量已達2222個,在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較大的關注度和影響力。誠如您提到的出臺寧靜小區建設指導性文件、加大噪聲防治投入、形成跨部門合作等建議,是我們開展寧靜小區建設工作的重點,也是我們接下來努力的方向。
一、構建政策體系,推動標準制定
寧靜小區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部深入了解各地情況,發現寧靜小區建設工作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惠及人數較少,基層組織作用有限以及您所提到的缺乏統一建設標準和體系等。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系統梳理了各地建設經驗,歸納總結寧靜小區的建設模式、指標體系、管理路徑、職責分工等,研究形成《關于推進寧靜小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并向有關部門和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公開征求意見,引起了社會、公眾和媒體對寧靜小區建設的廣泛關注。同時,各地認真總結、因地制宜制定相關標準規范。例如,廈門發布我國首個關于寧靜小區的地方標準——《美麗家園住宅區環境保護規范 寧靜小區》,用以規范寧靜小區評價工作。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積極推動寧靜小區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指導各地有序、高質量開展寧靜小區建設。同時,也鼓勵地方各級政府結合本地實際進行指標細化調整。
二、強化投入保障,提升治理效能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生態環境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噪聲污染防治屬于地方財政事權,各地以此為指導,積極投入地方財政資金推進寧靜小區建設。例如,浙江省通過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撥付寧靜小區建設經費,重慶市通過“以獎促治”等方式為寧靜小區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近年來,我國在噪聲監測與防控領域不斷創新,探索多元化、精準化治理路徑,噪聲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例如,北京、深圳、重慶等城市以定向揚聲技術為切入點,通過在廣場舞、學校廣播等各項活動中采用智慧廣場舞系統、智慧音箱等相關科技產品,實現保障群眾文體娛樂需求和守護寧靜宜居環境的雙重目標。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深入研究噪聲污染防治領域環境經濟政策,激發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居民自發建設寧靜小區的動力,形成社會共治良好局面;推進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技術創新,以噪聲污染問題為導向,加大對新技術、新材料研發的支持力度。
三、創新治理格局,凝聚共建合力
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涉及生態環境、公安、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等多個部門,2023年生態環境部聯合15部門編制印發了《“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下較好的協同合作基礎。自2024年起,生態環境部將推動地級及以上城市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中13項條款的部門職責分工作為噪聲污染防治重點工作,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各層級上下協同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此外,住房城鄉建設部積極指導相關部門引導物業服務企業配合開展小區噪聲污染防治宣傳培訓,進一步明確寧靜小區建設相關要求。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以持續推動打造“消除雜音、睡得安心”的寧靜小區,作為有效減少社會生活噪聲污染的重要抓手,以居住小區為基點,助力各類社會生活噪聲有效化解,解決老百姓“家門口”的噪聲問題;鼓勵各地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分工,強化多部門協同,開展商業經營、廣場舞等噪聲污染防治,推進寧靜小區建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生態環境部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