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對環境偷排污染物現象進行快速精準溯源的建議”由我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復如下:
誠如您所言,環境“指紋”溯源技術將指紋刑偵思路引入環境監管當中,可有效提升現有環境監管水平,對于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一、關于水質指紋污染溯源技術的應用推廣
一是宣傳推廣技術。我部高度關注水質熒光指紋溯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近年來我部執法局曾赴江蘇、浙江、山東和內蒙古等地,開展水質熒光指紋溯源技術支撐生態環境執法情況的現場調研,全面掌握技術特點和在執法實踐中的積極作用,并在2023和2024年舉辦的部級培訓中安排水質熒光指紋溯源技術課程,組織科研機構和地市交流分享該技術的應用效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5個省市在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監管工作中運用了水質熒光指紋溯源技術,應用場景包括流域水環境安全、城市水安全、水源地保護、跨界斷面預警、環境應急、污水處理廠水質預警及工業園區污染源精準監管等,涉及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管網等。二是規范技術應用。我部組織海洋生態環境司、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及部分高校等在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基礎上,開展了水質熒光指紋技術的標準化研究。2022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基于水質熒光指紋的污染溯源監測技術指南(試行)》(總站水字〔2022〕467號)。2023年,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溯源總則》(HJ1313—2023)中,明確將水質指紋溯源法納入常用技術溯源方法。目前,我部正在編制《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水質熒光指紋溯源方法》(征求意見稿)。
下一步,我部將研究組織開展水質熒光指紋溯源方法支撐生態環境執法的標準編制工作,不斷規范該技術在水環境執法監管中的應用,指導各地依托水質熒光指紋溯源方法等技術開展非現場執法監管實踐,構建完善“預警—溯源—執法”聯動機制。
二、關于排污許可制度添加環境指紋信息
排污許可證制度是依法規范企事業單位排污行為的環境管理制度。目前排污許可證的管理主要按照《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736號)和《排污許可管理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32號)中相關規定執行。隨著環境“指紋”技術的發展和完善,我部將適時探索將排污單位環境“指紋”信息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的可行性。
三、關于持續推動環境指紋技術開發和應用發展
目前,水質熒光指紋技術相對發展較快且應用較多,經過多年實踐和技術迭代,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校、科研機構等相關技術研發團隊已建成全國最大水質熒光指紋數據庫,覆蓋全國污水總量85%以上行業,并開發了多場景綜合溯源方案和成套溯源裝備。部分地方積極探索推廣水質指紋溯源技術在執法監管工作中的實踐應用。例如,山東省建立了水質指紋溯源中心,利用水質指紋溯源技術解決環境問題40余個,并將水質指紋應用納入執法培訓課程,實現執法與技術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部將結合生態環境管理需求,積極支持水質熒光指紋溯源技術的創新,拓展該技術在水環境監管、執法與應急等方面的應用,并拓展其他類型“指紋”技術的開發應用,以新技術推動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建設。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生態環境部
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