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官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破解農村生態整治突出問題的建議”,由我部會同農業農村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復如下: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任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對推動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您對當前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及相關研究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分析客觀、全面、準確,提出的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一、相關工作進展
(一)加強農村環境整治。一是因地制宜推廣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我部通過制定政策文件,印發典型案例、工作指南,舉辦培訓班,召開座談會、現場會、視頻會等方式,指導各地以污水減量化、分類就地處理、循環利用為導向,積極探索“成本低、易管護、可持續、效果好”的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是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2022年以來,我部會同財政部先后在39個地市組織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并與鄉村建設相結合,因地制宜探索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系連通等措施,恢復水體生態,逐步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三是開展農村改廁技術服務。農業農村部常態化派出專家技術服務團,采取“一對一”方式,赴22個中西部省份開展改廁技術服務,指導地方因地制宜選擇技術模式。以農牧循環、就近消納、綜合利用為主線,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模式。四是支持生活垃圾相關技術模式應用。農業農村部配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在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分類減量與資源化處理利用。
(二)因地制宜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一是加強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控。“十三五”以來,我部指導各地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持續開展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源排查整治。重點針對水力搬運型和大氣沉降型污染,指導地方因地制宜治理受污染耕地周邊涉重金屬歷史遺留廢渣及水體重金屬污染底泥,消除廢渣及底泥隨灌溉水或洪水污染土壤的風險;或劃定重點區域,執行顆粒物和鎘等重點重金屬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降低大氣重金屬沉降對土壤重金屬的累積風險。二是推進種植業污染防治。農業農村部指導持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進施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三新”集成配套。組織開展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和集成應用。探索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清洗模式和再利用試驗示范。三是推動畜禽養殖業綠色發展。我部指導全國611個畜牧大縣依法編制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以土地承載力為基礎,促進種養循環,持續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農業農村部指導各地統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畜禽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和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能力,優化調整畜牧業區域發展布局,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工程;聯合有關部門印發多個關于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性文件,指導各方逐步完善畜禽糞污處理和還田利用標準,督促養殖主體提升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建設水平。四是推動水產養殖綠色發展。農業農村部指導各地科學合理安排產業發展空間,保護水域生態環境,依法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圍繞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水產養殖用藥減量、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水產種業質量提升等五方面,實施水產綠色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
(三)加強科技創新。一是重點實驗室建設方面。生態環境部建成土壤健康診斷與綠色修復重點實驗室,圍繞土壤健康診斷與指標體系、土壤特征元素全生命周期的生態效應、退化土壤綠色修復技術、土壤健康風險評估與安全利用等相關理論方法與實用技術研究,為農村污染治理科學決策與精準施策提供科技支撐。農業農村部圍繞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資源循環利用、農業綠色低碳領域,支持中國農業科學院、湖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建設農村廁所與污水治理技術、廢棄物肥料化利用、農業綠色低碳等33個農業農村部學科群重點實驗室;支持湖南農業大學、廣東省科學院等單位建設了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亞熱帶農田土壤環境保護及資源可持續利用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二是科研基地方面。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建設國家東北平原農業綠色、國家東南丘陵農業綠色技術創新、國家黃淮海平原農業綠色技術創新3個綜合科研試驗基地。生態環境部土壤中心建設長三角雙碳創新中心,主要圍繞構建農林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探索“農林廢棄物—生物質清潔能源”“農業減排+農田土壤碳匯交易”“良田—良品—良價”三條路徑。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起步晚、基礎薄弱,尤其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我部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推動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相關科研項目部署實施,加大對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污染防治相關重點實驗室的指導支持,推動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生態環境部
2024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