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甘霖等5位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強化土壤環境監測,助力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提案”,由我部會同財政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復如下:
誠如你們所言,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土壤環境監測網絡仍有待完善,監測能力建設、監測科技和信息化應用水平有待提升,監測數據應用有待提高。你們針對性提出的具體建議,對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具有指導和推動作用,我們將在工作中認真研究吸納。
一、關于優化完善監測點位空間布局
“十三五”期間,我部基于“七五”全國土壤背景值調查、“十一五”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等工作,基本建成了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十四五”以來,進一步優化了點位布設,共布設31910個土壤環境監測點位,包括基礎點20063個、背景點2364個、風險監控點9483個,實現縣域、主要土壤類型和主要土地利用類型三個層面覆蓋。其中,土壤環境基礎點位監測能反映全國土壤環境狀況及中長期變化趨勢,支撐判斷污染控制和環境管理成效,跟蹤掌握我國土壤環境狀況;背景點位監測針對未受或極少受人為影響的區域開展監測,表征區域土壤環境本底值,用于輔助判定土壤污染責任,反映土壤中重金屬等污染物累積性變化趨勢;風險監控點監測主要針對已發現污染、敏感區或疑似污染區進行強化監測,跟蹤評估污染源對土壤環境的影響,及時掌握污染源周邊土壤環境變化趨勢,推動實現土壤環境風險監控和預警。
下一步,我部將持續做好全國土壤環境監測工作,緊密結合“十五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統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等新時期環境管理要求,持續調整和優化網絡布局,加強監測支撐。
二、關于提升土壤環境監測能力
2017年以來,為摸清土壤污染底數,夯實土壤環境管理基礎,中央財政大力支持地方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項目實施。我部通過部門預算安排土壤環境監測資金,主要用于組織開展土壤環境監測、質控和分析評價,以及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監測體系運行技術支持和國家土壤樣品庫維護等,有力支撐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爭取進一步加大對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與運行工作的資金保障力度,鼓勵地方加大財政投入,持續提升土壤環境監測能力。
三、關于強化土壤環境監測數據綜合利用
我部指導各地統計分析區域土壤重金屬含量變化趨勢,評估受污染耕地周邊污染源的管控成效。針對受污染耕地集中區域,組織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排查污染源和污染途徑,支撐精準斷源。實施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嚴格管控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污染物排放管控,全面排查整治歷史遺留固體廢物,降低廢渣、底泥隨灌溉用水或洪水污染農田以及大氣重金屬沉降對土壤重金屬的累積性風險。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土壤酸化等問題,開展了酸雨監測、農業統計、環境統計等數據與土壤監測數據相關性分析,初步進行了污染趨勢分析和風險預警。
下一步,我部將加強土壤數據與其他數據的綜合分析應用,深入開展土壤污染溯源整治,推動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四、關于加大土壤環境監測技術創新力度
“十三五”以來,我部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部署實施“基于大數據的場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識別與風險管控”“場地土壤環境風險評估方法”“污染場地土壤及地下水原位采樣新技術與新裝備”“場地污染物現場快速篩查和檢測技術與設備”等項目,積極推動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強化土壤環境監測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建成一批土壤環境管理與污染控制、土壤健康診斷與綠色修復重點實驗室,以及監測儀器工程技術中心等科研單位,強化土壤環境監測技術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相關研發任務組織實施,推動土壤環境監測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廣,進一步強化信息化手段應用。
感謝你們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生態環境部
2024年8月1日